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的操作与成效
2019-11-24来源:
前言: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,提高全民族的素质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,应面向全体学生,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,并得到发展和创新。
前言: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,提高全民族的素质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,应面向全体学生,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,并得到发展和创新。在实施“学教和谐、分层优化”课题的研究过程中,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,把在教学上的“分层”应用于班级管理,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量化为一定的分值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,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,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。 关键词:分层 量化管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学校的管理重在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,然而,班风是校风的基础,学风更取决于良好的班风。因此,班集体建设是学校管理的基石。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,采取怎样的管理办法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在班级管理中实行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,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。 一、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,人的后天行为大都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的,而是由偶然行为的结果所支配的,其中受到强化的行为往往得以保留,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往往消失。就是说,如果人们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励,人们以后就会多做出这类行为;如果人们无意中做出的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,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,会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。因此,系统地、有选择地强化某种行为,就能纠正个体的不良行为?!傲炕芾矸ā本褪抢们炕?,把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分值,然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记分的一种管理办法。而“分层”则是根据学生思想层次、个性特点的不同,从“量”中进行分层,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,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。 二、“量”的分层标准 1、达标标准分层 通过班会课讨论决定:每个学生的基础分为70分,达标分各不相同,但不得低于基础分。先由学生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达标分,然后由班委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表现,讨论确定最终的达标标准。具体为:班委会、团支部以上的干部行为达标分不得低于85分,团员同学行为达标分不得低于80分,其他同学行为达标分视各同学的具体情况而定。达标标准实行分层,采用“评好记错”、“奖优罚劣”记分法。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经过努力,达到自己的标准。 2、奖优分层 每做好人好事一件加1~2分;参加集体活动突出者加2~4分;参加班级管理效果显着的,加2~4分;参加各类校级比赛获奖者加3~5分;参加各类市级比赛获奖者加6~8分;在原有基础上各方面取得进步的,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。奖优分层,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奖励。 3、罚劣分层 值日班长、值周班长值日期间违反规定减分较一般同学多2~4分;班委会、团支部成员违反规定减分较其他同学多1~2分;为他人抄袭作业提供方便的同学减分较抄袭作业的同学多1~2分。实行罚劣分层,使“优”者更“优”,以“优”带“劣”。 三、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的具体实施 1、《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》的确定 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,由全班同学自己讨论制定量化考核细则,更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,贯彻起来也就更容易让学生接受。通过反复讨论,最终由班委会、团支部共同确定的《细则》,包括仪表行为、文明礼貌、学习行为、纪律行为、卫生行为、爱护公物行为、爱国爱校行为等七项二十九条。其中不仅注意对学生每日行为规范的评价,还注意引导学生追求学习上的进步。引导学生关心集体,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;关心他人,多做好人好事,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;引导学生主动参于班级管理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;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,学习上要求进步,培养学生的上进心。 2、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的具体管理办法 首先,由全班同学通过讨论,确定十位(约占班级总数的25%)有正义感、有强烈责任心、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值周班长,班级所有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,使每个同学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,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,提高责任感。 其次,每天由值日班长具体管理值日当天的班级事务,并负责详细记录班级日记,具体有天气、出勤、卫生工作、纪律、课间操、眼保健操、大事记、课外活动、今日表扬、今日批评、今日格言(每日一条格言,早晨到?:?,写在黑板右侧)、偶发事件等项目。对学生良好行为及时提出表扬,不当行为及时提出批评,并为统计得分提供依据。 第三步,每周一班会课,由上周五位值日班长总结值日当天的情况,然后由上周值周班长总结上周班级情况:及时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,提出解决办法,有利于本周值日工作的正常开展;对五位值日值日班长的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,好的肯定,不足的提出新的要求;根据班级日记记录,统计上周个人得分,当堂宣布,对上周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,表现较差的同学及时提出批评,取得进步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。这样有利于激励优秀者,警戒落后者。 第四步,学期结束时,统计本学期个人得分总和,在行为达标的同学中,评选出三好学生、优秀学生干部和班级各类积极分子(如:学习、劳动、体育、文娱等);在班级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同学,也给予一定的奖励;本学期进步较大的同学,同样给予奖励。实验证明,采用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进行班级管理后,班级90%以上的同学在行为规范、学习态度、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,在学期结束时都获得了相应的奖励或表扬。 3、指导学生开展工作 在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实施的过程中,还要注意教会学生开展工作的方法,教会学生学会管理,并及时帮助他们调整状态,创造条件,让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。因此,在管理过程中,班主任应大胆放手,若事事亲力亲为,则会限制了学生管理能力的发挥。如果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,工作获得成功,自信心得到提高,就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,使他们能更勇敢地面对挑战,更乐于承担责任。这样,会使班集体形成一个人人有事干、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,良好班风的形成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。 四、取得的成效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后,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班级面貌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,课间吃零食、讲闲话、喧哗打闹、抄袭作业、自修课讲话等现象逐渐消失,而代之以自修课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;每天都有同学主动参与拖地、打扫教室,自觉擦拭讲桌、饮水机;班级公用物品如纸篓、毛巾、香皂等由同学自愿提供或定期更换补充;以前班级中的“白日灯”、“无人灯”现象绝迹了;班级常规管理成为学校的典范。不仅如此,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高。班中有一位同学因为打篮球骨折后,由9位同学自愿组织了一个护送队,每天轮流接送他上学,直到他完全康复。为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,班委会、团支部经过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后商讨决定:将每周的星期五定为“劳动者志愿日”(在那一天不安排值日生);每周的星期二定为“无声日”(在那一天的课间,教室里要保持绝对安静)。 实践证明,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,能更明确地为学生确立目标,使学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主动地按照教育要求和行为规范完善自己,不断拓展内在潜能,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。另外,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情况,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,目的是使不同层次、不同特点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目标,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。正确使用“分层量化管理法”进行班级管理,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全面性,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。